近日,在云南省南華縣一街鄉一街村委會的赤松茸種植基地里,一簇簇菌菇“害羞”地探出酒紅色的“小腦袋”,一個個粗腿大棒,頭頂一小帽,長勢喜人,十分惹眼。基地內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今年6月,政府幫我們引進了食用菌的‘新秀’——赤松茸,我們又多了一個促農增收的產業。”一街鄉一街村委會的負責人說。
近年來,南華縣持續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下功夫,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引進新興產業促農增收。“我們一街鄉一直是南華縣的生態薄弱區,尋找既能保護生態又能促農增收的新產業一直是我們責任,經過多方考察調研,適宜林下種植的赤松茸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一街鄉黨委主要負責人說。
赤松茸又名皺環蓋菇、酒紅球蓋菇,俗稱益腎菇、粗腿蘑,該菇系聯合國糧農組織向發展中國家推薦的新菇種,也是國際菇類交易市場上的十大品種之一,目前該產品是我國各地區的大中城市銷售的搶手貨,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今年我們先采取基地集中示范種植的方式,在一街村委會率先種植50畝,待技術成熟后,在全鄉大面積鋪開種植,有了基地成功的經驗,群眾的種植積極性就會很高。”一街鄉農推中心負責人說。
“目前,正是赤松茸上市的季節,我們基地種植的50畝也進入了豐產期,每畝產量預計可達800公斤左右,按照當前赤松茸的平均售價30元/公斤來計算,產值可達120萬元。”基地負責人說。
“我每天來基地務工,不僅有務工收入,也學到了種植技術,明年我也要開始自己種植赤松茸。”前來基地務工的村民普成華說。據了解,一街鄉鎮在發展赤松茸示范種植的同時,通過與周邊群眾流轉山林、土地或者吸納群眾就近務工的方式帶動120戶農戶戶均增收2400元以上。
“有了今年的成功經驗,在下步發展中,我們將依托豐富的林業資源,大規模發展種植,把種植這個環節交給群眾,政府負責尋找市場打通售后服務,通過政府引領、基地示范、群眾積極參與的方式共同把我們的產業做大做強,探索出一條新的促農增收新路子。”一街鄉政府主要負責人說。(楊正斌)
(責任編輯: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