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電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從2015年起,云南省農科院開始對口幫扶普洱市景谷縣鳳山鎮順南村。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農民種植習慣、產業發展規劃,對小麥、玉米、水稻、蕎麥、魔芋、茶葉等農作物種植進行品種改良、推廣示范、栽培技術指導。
鳳山鎮柏林村茶葉基地。景谷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據介紹,過去的景谷縣鳳山鎮順南村經濟條件非常落后,農民主要收入靠傳統茶葉種植,且種植水平低、管理粗放、加工方式落后,品質始終得不到提升,茶農的收入十分有限。“以前有部分農戶對生產積極性沒有那么高,內生動力不是很強,但是通過這幾年的幫扶,大多農戶產業發展積極性提高了,都想努力增加一些收入。”云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駐順南村工作隊隊員張建偉介紹說。
在幫扶成效上,以茶產業最為明顯。云南省農科院組建了科技特派團,深入田間地頭,帶來科技服務,從茶園栽培管理、病蟲害綠色防控、加工技術培訓、合作社開辦、生產線建立、有機證書申報、產業標準制定、優質企業引進等方面進行全產業鏈式的指導與幫扶,順南村的茶產業實現了提質增效。
“農科院科技服務團進來以后,重點放在栽培技術及品種等方面加強指導,已經認證有機茶2600畝。在順南村還扶持了2個初制茶葉加工所,以前茶葉只能賣到二三十元一公斤,幫扶后每公斤茶葉價格超過一百元,幫扶效果明顯。”云南省農科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駐順南村第一書記孫道旺說。
景谷縣鳳山鎮順南村。景谷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重要的是“授人以漁”,提升脫貧地區自身發展的內生動力。除了順南村,云南省農科院還對口幫扶了景谷縣鳳山鎮柏林、文竹、文折三個行政村,圍繞各村資源優勢,抓優質特色產業,帶動老百姓增收。在柏林村,茶葉是優勢,短板在加工端,為此,省農科院提供茶葉加工各項設備,重點扶持建設茶葉初制所,所有權歸村集體經濟,提升了柏林村的“造血”能力。
“農科院掛聯景谷后,對農業產業特別是茶產業的科技支撐起了很大的幫助,產業工人經過培訓,技術得到了提升。特別是在綠色發展方面,到目前為止完成茶葉有機認證7.8萬畝,今年有機茶園的面積有望達到20萬畝。”景谷縣茶特中心副主任陸傳坤介紹。
近年來,通過科技幫扶,景谷縣對以前低效的茶園進行改造,積極推廣產量高、口感好的大白茶品種,建立了景谷大白茶產業標準和生產加工技術規程。大白茶產業已具有較大規模,成為景谷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據悉,景谷現有茶葉面積23.63萬畝,其中景谷大白茶18萬畝,產茶在200公斤以上的小產區有113個。2022年茶葉產量近1.4萬噸,其中景谷大白茶產量8000噸,實現綜合產值49億余元。
景谷縣鳳山鎮順南村茶葉種植基地。景谷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據介紹,下一步,景谷縣將繼續做好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積極打造以景谷大白茶為代表的區域公共品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招商引資,在茶產業區域化布局、科技化引領、規模化種養、精深化加工、品牌化營銷各方面持續發力,做大做強景谷茶產業。(木勝玉、余紀華、艾夢云、劉東)
(責任編輯: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