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塞上,萬物復蘇。賀蘭山下的寧夏平原,育種人開始了新一年的忙碌。寧夏巨豐種苗有限責任公司科研主管付金軍剛剛結束南繁育種工作,在春暖花開的時節回到北方。
育種試驗田里,付金軍正蹲著觀察番茄出苗情況。“育種是一個層層篩選、優中選優的過程,需要一代代不斷種植、分離、純化,經過多輪淘汰后才能得到優質穩定的種子。”付金軍說。
蔬菜大棚中種植的小番茄。新華社記者 蘇醒 攝
賀蘭縣地處寧夏引黃灌溉核心區,地勢平坦、光照充足、灌溉條件好,蔬菜產業已成為賀蘭縣農業產業的支柱,全縣蔬菜種植面積25萬余畝,蔬菜年產量超60萬噸。近年來,賀蘭縣強化科技投入,以種業強“芯”帶動蔬菜產業高質高效發展。
穿過風淋室,走進巨豐種苗的“植物工廠”,番茄苗正在人工智能調控的26℃適宜溫度下舒展藤蔓、充分吸收養分,紫色的燈光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適宜的光照。與傳統的蔬菜大棚不同,“植物工廠”如同一座標準化的廠房,由計算機按照植物苗期、開花期、結果期等不同生長過程對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以及營養液等環境條件進行自動控制。
公司副總經理馮璽介紹,以育種為例,傳統育種方式周期長,算上南繁育種加代,一年最多能繁育2代,培育一個新的優良種質需要經過多代繁育,通常歷經幾年甚至十年以上。而植物工廠不受季節、空間和氣候條件的約束,通過針對性調控環境與營養要素,顯著提升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誘導早期開花和促進作物快速生長,每年可收獲4代-5代,大幅縮短作物生育周期,實現“快速育種”。
在巨豐種苗的辦公樓內,分子標記實驗室、種質資源庫等功能區和專業的研究設備為種質資源的研發提供了有力支撐。“公司每年研發投入超過銷售收入的25%,自主研發的20多個暢銷品種不僅銷售到全國各地,部分還出口到國外。”馮璽說。
科研人員正在開展分子檢測實驗。新華社記者 蘇醒 攝
巨豐種苗是賀蘭縣種業科技強“芯”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賀蘭縣實施種子“芯片”工程,支持企業建立種質資源庫、種子檢驗分子標記實驗室、新品種展示示范園區等,并依托龍頭企業開展太空育種等關鍵技術研發。目前,已培育出番茄、辣椒、白菜等9大類3000多個品種,蔬菜良種覆蓋率達100%。
當前,賀蘭縣正持續通過“鏈”上發力,推動蔬菜產業鏈向下游延伸、價值鏈向中高端延伸。依托25萬余畝蔬菜種植面積,賀蘭縣建成了15個農產品分揀物流中心、54家田頭冷藏保鮮市場、84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和36家預制菜生產企業,實現了從“菜園子”到“菜盤子”的全產業鏈發展。
科技賦能也讓農戶從土地中獲取的收益越來越高。在賀蘭縣金貴鎮雄英村,一座座蔬菜大棚鱗次櫛比,“90后”種植戶汪楠投身農業已有10個年頭。“針對本地市場培育的番茄品種果型漂亮、口感好,是我們種植戶的首選,較以前的品種每畝可增收2000元。”汪楠說。
種植戶汪楠正在整理番茄的藤蔓。新華社記者 蘇醒 攝
“不僅本村人種,外地人也來我們這里種蔬菜。”賀蘭縣立崗鎮金星村黨支部書記朱才說:“目前,村子里有將近三分之一的農戶都在種番茄,全村的番茄種植面積已達2000多畝,企業帶動、種植戶參與的經營模式已經形成。”
進入4月中下旬,金星村的露地番茄即將進入定值期。平整土地、起壟、覆膜……田野里,大型農機的“突突”聲此起彼伏,伴隨著工人的歡笑聲,春耕“交響曲”正在田間奏響。(記者 蘇醒)
(責任編輯: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