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鞏留縣堅持把發展庭院經濟作為拓寬群眾增收的有效渠道,立足“特色優勢”、盤活“閑置資源”,激活“小庭院”、撬動“大經濟”,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種植業、特色加工業,美化了庭院環境、拓展了增收渠道,走出了一條“庭院+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4月19日,走進東買里鎮紅光村村民葛新梅的多肉大棚,只見一盆盆品類各異、外形奇特的多肉綠植,整齊擺放在架上,陽光映照下,盡顯“萌態”。
養殖戶葛新梅:“我養了30年花了,以前養的是盆景花和開花的花,改成養多肉有十多年時間了。”
隨著多肉植物的走紅,2017年,葛新梅又投資10萬元,在自家后院建了一座200平米的大棚,用于種植多肉。如今,品種已增至200多樣,她也成為了種植多肉的行家里手。
養殖戶葛新梅:“多肉好養,不喜歡水多,喜歡陽光,冬天的話就半個月二十天澆一次水,夏天的話天氣熱適當澆水,多肉好養,懶人花,年輕人都喜歡。我現在養的花開花的花、盆景花都有,搭配著賣好賣。”
十多年來,葛新梅通過不斷摸索,完全掌握了多肉植物的生長習性,養植的多肉萌態可掬,銷量非常好,如今,她又引進新品種,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養殖戶葛新梅:“最近進了一些新品種多肉,有七八種,價格也不貴,銷量非常好。”
與嬌美艷麗的鮮花相比,多肉以小巧精致、呆萌可愛備受年輕人的青睞,在辦公室、咖啡館、書店等公共場所處處可見多肉的身影。時下,多肉已成為又一熱門產業,影響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創業增收。
而在東買里鎮克孜勒布拉克村,村民孫夢婷通過開掃把廠扎掃帚,掃出遍地金。走進孫夢婷家,院子里幾名工人正忙著制作各式掃把,大家分工協作,說笑間,一把把掃帚就輕松扎好了。早幾年,孫夢婷看到村里有人通過制作掃把致富,于是她趁著年輕,趕緊學了這門手藝。剛開始,由于經驗不足,動作生疏,扎的掃把品質不高,賣的價格也不高。經過慢慢摸索,如今她制作掃把的技術已經爐火純青了,小小掃把每年給她帶來不菲的收入。
村民孫夢婷:“我們扎得這個黃高粱掃把,深受消費者喜歡,現在我們每個月可以銷售到1萬把左右,一年的銷售額有十幾萬。”
同村的楊寶錄在孫夢婷的掃把廠務工已經四年時間,在家門口就能學到一門手藝掙錢,讓他感到很滿足。
村民楊寶錄:“就在家門口,每天150塊錢工資,提高了我們的家庭收入,非常滿足。”
村民孫夢婷:“村委會比較關注我們掃把廠,我們也準備申請一個場地,擴大一下規模,想讓我們附近的村民來廠子就業,給他們提一個就業平臺,大家一起提高家庭收入。”
鞏留縣圍繞“家”“庭”兩字做文章,以家庭為陣地,以庭院為載體,普通的農家小院變成小作坊、小工廠,讓村民在美麗庭院里發展“美麗經濟”。讓廣大鄉村既有“看頭”,更有“賺頭”。(張守芳 阿力馬斯 買麗坎木 鞏留縣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李鑫)